您目前的位置: 首页» 新闻

聚焦我校学习贯彻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处级领导干部培训会

 

(来源:校新闻网)2014115-17日,我校举行2014年度处级领导干部培训会。培训经过精心策划,邀请了校领导、校内知名专家学者、有丰富经验的管理干部进行经验和学术知识的分享,同时特邀校外相关领域专家、政府要员进行政策与形势解读。 

 

张力:学习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 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

 

116日上午,教育部教育发展研究中心主任、研究员、博导,国家教育咨询委员会委员、现代大学制度组副组长张力以“学习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为题,系统地介绍了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的重要意义,以及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的基本方向和政策要点。全体校领导、全校处级领导干部参会,王玲书记主持。

 

张力根据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全文16部分三大板块60条,介绍了全面深化改革的指导思想、总体目标、总体思路、中央部署的各项改革任务和重大举措、 35年改革开放成功实践的重要经验、2020年全面深化改革的目标,以及习近平总书记就贯彻落实全会精神提出的六点要求。

 

张力指出,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继往开来,全面动员全党全社会关心支持教育发展,继续推进教育改革。教育部袁贵仁部长也发表了《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文章,系统论述了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的攻坚方向和重点举措、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的保障措施和落实行动,强调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核心目的是“解决好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努力为社会提供多样化服务,更好满足人民需求。

张力从四个宏观层面来深入领会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部分,即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第十二部分第42条:一是以立德树人为导向,全面创新育人模式。切实推进“三爱”教育活动形式机制创新;营造更加重视体育和美育的制度环境;探索让每个孩子都能成为有用之才。二是以促进公平为重点,多方位缩小教育差距。破解义务教育择校难题;标本兼治减轻学生课业负担;加强扶持困难群体和困难地区的教育。三是以考试招生制度改革为龙头,优化教育体系和成才通道。落实好义务教育免试就近入学制度;推行初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和综合素质评价;加快推进职业院校分类招考和注册入学;逐步推行普通高校基于统一高考和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的综合评价多元录取机制;试行普通高校、高职院校、成人高校之间学分转换,拓宽终身学习通道。四是以管办评分离为重点,改革管理体制和办学体制。扩大省级政府教育统筹权和学校办学自主权,完善学校内部治理结构;强化国家教育督导,委托社会组织开展教育评估监测;健全政府补贴、政府购买服务、助学贷款、基金奖励、捐资激励等制度,鼓励社会力量兴办教育。

 

张力还分析了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中一系列改革部署,同教育系统有关、对教育改革提出更多更高的要求。

 

 

黄侃:新时期北京市教育综合改革

 

116日上午,北京市教委委员、高等教育处处长黄侃以“新时期北京市高等教育教学综合改革”为题,介绍了北京市教委贯彻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针对高等教育综合改革做出的重大部署,对北京市教委颁布的重要文件如《加快推进高等学校科技成果转化和科技协同创新若干意见(试行)》(“京校十条”),和即将颁布的与部属高校密切相关的“协作计划”进行介绍。全体校领导、全校处级领导干部参会,陈建香副书记主持。

 

黄侃指出,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了关于高等教育发展的设想――“办出特色,争创一流”,如何在新时期将北京市高等教育整体进行推进是北京市高教工作者都应该思考的问题。目前北京91所高校,涵盖65所本科院校,26所高职院校;36所中央部委院校,24所教育部直属高校,其他部委高校12所,985高校8所,211高校26所;近20所市属高校。北京高校在结构布局、相互合作方面还可以进一步规划,在贡献力、竞争力、影响力等方面有提升的空间。

对于新时期北京市高校贯彻落实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实施教育综合改革,将从四个方面重点着手:一是人才培养,创新人才培养机制,在更大范围关心创新人才的培养;二是协作发展,北京高等教育形成了不同面向、层级的教育结构,要加强宏观调控、加大综合改革、资源共享,实现高校同地区经济发展更好的相结合;三是科技成果转化,《加快推进高等学校科技成果转化和科技协同创新若干意见(试行)》,这份被称为“京校十条”的文件具体明确了科技成果处置权、权益分配、搭建平台、科技成果转化岗等具体措施,有利于释放创新活力;四是师资队伍建设,进一步强化教学工作重要性和责任感,健全和完善评价体制,制定并实施北京高等学校“青年英才计划”,关注青年教师成长,加强师德师风建设。

 

贾康:配套改革取向下的全面审视再议分税制

 

116日下午,我校特邀著名财经专家,现任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所长、研究员、博士研究生导师,《财政研究》主编贾康以“配套改革取向下的全面审视:再议分税制”为题,系统介绍了十八届三中全会财税改革的总体思路,从历史视角、现代化改革、五位一体综合改革、中国崛起的视角展开,梳理了我国财税方面改革的历史。全体校领导、全校处级领导干部参会,王玲书记主持。

 

贾康指出,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首次在国家最高层级决策性文件中清晰的提出了现代国家治理的理念,并与文件中提出的构建现代市场体系、建立现代财政制度等概念有鲜明的逻辑连接关系,非常值得深入领会。1994年分税制改革具有里程碑意义和历史性贡献:“三位一体”地规范政府企业、中央地方、公权公民关系,从行政性分权转为经济型分权。

 

贾康指出,要完整、准确地理解分税制应澄清的几个重要认识:一是分税制的逻辑起点,是市场经济目标模式取向下政府职能定位和所获得的收支权;二是政府事权范围对政府收入规模(广义宏观税负)起着大前提的作用;三是事权划分是深化分税制改革中制度设计和全程优化的始发基础环节;四是广义税基收入划分主要取决于税种的属性与特点;五是财权与事权想顺应和财力与支出责任相匹配都十分重要、不可偏废,但二者属递进关系而非平行关系,较适当的“中央地方财力占比”是在正确处理经济性分权制度安排各环节后自然生成。

贾康还提出近期和未来在深化改革中健全完善我国分税制财政体制的大思路,是在明确政府改革中职能转变、合理定位的前提下,配合政府层级的扁平化和“大部制”取向下的整合与精简化,按照中央、省、市县三级框架和“一级政权、事权、财权、税基、预算、产权、举债权”的原则,配之以中央、省两级自上而下和地区间横向的转移支付制度,建立内洽于市场经济体制的事权与财权相顺应、财力与支出责任相匹配的财政体制。

报告结束后,贾康就央企税收、营改增、高校中外办学项目等问题回答了我校教师提问。

 

 

隆国强:对外开放的新形势与新战略

 

117日上午,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党组成员、办公厅主任隆国强以“对外开放的新形势与新战略”为题,介绍了中国对外开放的新形势、新战略、新体制。全体校领导、全校处级领导干部参会,陈建香副书记主持。

 

隆国强指出,我国的对外开放取得了巨大成就,抓住了劳动密集型出口导向制造业跨境转移的机遇,国际金融危机前发达经济体繁荣的机遇,是全球化进程少数发展中赢家之一。当前的国际经济形势处于金融危机后的修复调整期,更多的发展中国家从事出口导向加工业。同时也是国际经贸规则的重构期,中国应积极参与,提高在各类国际经贸组织中的话语权。

隆国强指出,中国对外开放面临的外部挑战不容忽视:国际政治格局:美国重返亚洲;严峻的周边安全环境:核扩散、火药桶、领土领海争端;全球金融危机:外需不足、竞争加剧、贸易投资保护主义;地区主义与全球规则重构:TPP;竞争优势转换:传统优势削弱、与发达国家正面竞争加剧。

他强调,应认识到中国比较优势正在转换:人口数量红利急剧减少,低成本劳动力优势削弱;本土大市场、人口质量红利、基础设施、产业配套能力等成为新的优势。调整开放战略目标,从出口创汇转向价值链提升,在全球生产价值链背景下升级的新涵义。

隆国强提出了战略机遇期的新内涵:引进高端产业活动、引进人才、开拓新兴市场、海外低成本并购。要从寻找机遇到创造机遇,中国开始具备全球影响力,要善用影响力创造机遇,同时避免创造挑战;加快培育参与和引领国际经济合作竞争新优势,对内对外开放相互促进,引进来与走出去更好结合,国际国内要素有序自由流动,资源市场有效配置,市场深度整合;构建对外开放新体制,放宽投资准入,加快自由贸易区建设,扩大内陆沿边开放。隆国强以上海自贸试验区为例,介绍了上海自贸区的目标、主要内容、战略重点等,将对外开放新体制进行了解读。

 

报告结束后,隆国强还就转基因等问题与我校教师进行了交流。